真夏の通り雨

差不多一年前发现被芯已经破得棉絮四散的时候觉得应该等过了今天再换,于是就这么一直将就着又用了一年多,前几天才惊觉不知不觉间就到了。

尽管如此,我好像也没有特别想要换掉它的理由或者动力。

就像275天前,202天前,136天前,或者105天前一样;又或者是182天后和558天后一样。

我大概还是会这么数着一个个日子过去,然后迎来下一个十年吧。

计划了许久的旅行被疫情所打断,于是也只能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

某种意义上,倒是挺像当年的。

听了差不多一周的あの頃のように正当我以为自己都要麻木了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首歌,想起了十年前此时此刻的那场暴雨。

生日快乐

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想写点关于某人的东西,只是到头来一次次地拖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纪念日

记得某人当年就时常抱怨我宁愿写新番吐槽也不为她写东西,只是没想到时隔多年后我还是写不出什么

太久了么,大概是吧,大概也没有

前阵子在S1看到那贴——原帖题目我已经不大记得,不过大约就是讲讲自己人生中的幸福经历

作为一个厌倦大部分社交关系也没什么物欲的人来说,想要找出这些经历好像真不容易,回想起来,似乎也都跟鱼有关。不管是她在高三的忙碌中还偷偷给我织围巾然后寄过来,还是只是听了室友的一句话就跑到凤凰北的车站去接寒假回家的我,又或者是之后晚修后一起吃夜宵然后摸摸抱着突然哭了个崩溃的我,以及临走前一起去看《断背山》然后在午夜无人的文化广场拥抱许愿。虽然这些都发生在短短的三个月里而且好景不长,但回忆起来的感觉确实确凿幸福的。

就连仅仅交往了三个月而且见了一面就分手短暂得后来我都懒得算作恋爱经历的晓丹,也有像是在长途车上电话的另一端听她弹《知足》的回忆——虽然这个有点作弊,如果不是翻回以前的聊天记录或者blog的话,我大概也想不起来

只是关于你的话,比起想不起来,更多的感觉倒不如说是恍惚

彼时让我特别满足的事情我好像都还记得:写信然后偷偷塞进你抄短信的本子里;生日当天一大早起床去给你订蛋糕;从深圳一路站到上海再一路站到北京去看你;因为你一句话赶地铁末班车去接加班的你然后一个人在西单广场等到半夜三点,然后第二天陪你去看病。

只是怎么说呢,这些比起这些那些鱼或者晓丹为我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倒都是我自己做的——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是在没有你并且你不知道具体情节的时候做的,以至于回想起来让人感觉像是我在自作多情。

你无疑是曾经爱过我的,用你的话来说,你为我流过的眼泪大概比其他我交往过的或者喜欢过我的女生加起来还要多几倍。

只是我们的爱大概从来不在一个纬度

想着要不要时隔多年发上一条祝福的短信犹豫了半天结果也还是没发——这个倒是毫无疑问的自作多情了

祝你生日快乐。

人生海海

如果要说有什么比亲身经历Travel Ban更让我意外的事,那大概坐在家里——过去十年里我待的时间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家里——写下这篇东西

毕竟上一次我坐在这个时区写blog的时候还是差不多十年前的夏天,当时写的还是没被墙的spaces。而如今我竟然连梯子都不用就能直接上来,可谓奇迹了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这篇东西也还是拖到了最后的一天晚上才开始写,而且因为登录实在太慢,结果也还是弄了个梯子上来,真是有点何苦折腾的感觉

嘛,虽然如果不是因为旅行禁令的话,我现在肯定已经坐在地球另一面的办公室里上班,也不会有机会来补上这篇东西

虽然其实也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导致想干的事情干不成,想想的人也并没有时间想

翻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出来,然后又原样封印回去

其实我大概早就原谅你了

只是我大概还是无法原谅自己吧

60

下午困得不行睡了一觉,睡醒起来已经是6点。起来后躺在床上玩了会手机又犹豫要不要跑回Sterling,结果又磨磨蹭蹭拖了一个小时,结果出门时已经是差不多7点半了

周日晚上的Leesburg Pike不知为何车竟然也还有点多,不过现在知道了路线之后感觉也并没有开多久。虽然拐进Potomac View Road之后完全没了路灯结果错过了左拐的时机,最后还是弄了个U Turn才绕了回来

直接开进Sandstone Square,我是多久没来了呢。上次Check In的时间是12年的12月,而之后似乎也只记得13年10月底来过一次,注销豆瓣的那一天,记得也是一个周日,开车到这里的楼下然后似乎是收到了鸡叔的QQ

20859里还亮着灯,看起来是住着人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些跟当初的我一样迷茫而绝望的人们

然后开去了对面Cascades的那个Mall里面

China King还在,Starbucks还在,麦当劳当然也还在

先去CK点了份炒饭,依稀记得当年吃的最多的好像就是这个,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也并没有涨价,加上税还不到8刀,而且也收Amex的卡——虽然当年似乎用的不是BoA的那张Debit Card就是自己的交行信用卡

炒饭里有鸡牛虾,味道大概也只能算是一般,想想当年我也是要拼命撒胡椒的。然后免费的水也只剩下了冰水,印象中当年似乎是有热茶水,但老实说我也不太确定

只是多年过去,我连一份炒饭也没法吃得完,当然,也不再有认得我的服务生

出门跑去星巴克要了杯Lemonade,其实当年来的并不多,毕竟相比起8刀一份的炒饭来说,5刀一杯的咖啡或者是什么别的饮料实在是太过奢侈,而且比起隔壁的M记,这里的人似乎也总是要更多一些,位置也更少一些

回想起来,就算当年在Buffalo的时候我也很少去就在Commons门口的那间星巴克,大概也还是觉得不划算

还有Noodle‘s Company,似乎也只去过一次,现在到还开着;记得以前好像还有个BRB还是什么的Burger,味道不怎么样还挺贵的——对当年的我来说——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关门了

跑去Giant转了一圈,这里大概是不会有什么变化。除了China King和M记以外,吃的最多的大概也就是Giant里的烤鸡、以及各种零食。烤鸡今天买完了,也只买了两袋UTZ的薯片,嗯,似乎我也是跑到这里来才会看到这么多这个牌子的薯片

门口当年的两台只有百事的Vending Machine被换成了Redbox——虽然这个按定义来说也是Vending Machine. 想想在这个各种streaming service满天飞的时代,红盒子这玩意似乎倒也还是到哪里都见得到,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挺反直觉的

最后当然也还是去了一趟麦当劳。本来只是想随便买点东西Check In一下顺便用一下洗手间,结果门口看到Buy 1 Get another for 1$的广告,也还是忍不住又买了一堆——算起来,这餐晚饭加起来也花了有20刀,也不算便宜了

比起Merrifield那边重新装修过的来说,这里倒似乎是一点也没有变化——不管是从好的角度还是坏的,唯一与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就是,以前有插座能给我坐上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到半夜的那个位子,现在没插座了

想想大概也再也不会有人在深夜12点跑来这里吃晚餐,打Stein’s Gate,打弹丸论破,打密室献祭,打MO7,看Psycho Pass了吧

这些回忆,还有那些半夜踏着大雪走上二十分钟回住处的回忆,也会在可以预见的今后,一直定义着我的人生吧

 

小城大事

0.
告别的第3144天,拒绝的3778天,逃离的5324天。
我突然疯狂地想念起那座城市的一切。

1.
“家乡是一个文化地理学上一个民族集团世代流传且富含文化意义的概念-一个已存在国家概念的国家。作为一个常用名词,它一般隐含着那个个人的出生地的意思。”
————摘自中文维基百科
“故乡,自己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英语:native place;hometown;birthplace”
————摘自百度百科

不管是哪个定义,似乎出生地这一条件都必不可少。
然而比起那连方言都都听不大懂的出生地或籍贯所在地,能让我称之为Hometown的大概只有那么一个地方。

2.
离开了太久,又或是因为潜意识总的逃避,我对那座城市大多数的印象已经变得异常的模糊。
或许我应该在十年前写下这篇东西,又或许我应该等到下次回去翻看日记。
但或许只有此刻,我才拥有着对这里最真实感情。

3.
这是一座没什么名气却又名不副实的小城市。
没什么名气是对于不知道的人而言。出来这么多年,每次被人问起Hometown在哪里,我总是会说,是一个与香港隔海对望的地方地方。
名不副实是对于背过历史书的人而言。无论是作为被画了圈的经济特区之一,还是某三角洲的三大城市的其中之一,这座城市总是缺乏存在感。最为人所知的,大概也就是那每两年一次的航展,又或是作为赌城的关闸。
尽管号称浪漫之城,但能与浪漫沾上点边的,大概只有那并不漂亮的海滩,常年弥漫着鱼腥味的临海街道,以及小时候被我当成是曙光女神之宽恕的村姑石像。

4.
尽管未必最为人所知,但要说起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大概也还是海——毕竟名字里就有个海字——以及沿海而建海滨大道。
海滨大道有着个很是浪漫的名字:情侣路。尽管名字背后没有特别浪漫的传说故事,但胜在好听,也就这么叫了下来。
相比起好听的名字,实际上的情侣路看起来却没那么浪漫。北段是香洲渔港的所在地,只要稍微走近就能闻到刺鼻的鱼腥味;中段有着著名的渔女和海滨泳场,游人很多,垃圾更多;大概也就是南段的风景稍微好一点。
对情侣路最深的印象很久以来也只是中段那一块伸出路面的大石头——每次路过都会想这里到底撞过多少辆车,虽然实际上倒是一次都没见过——直到高三那年有人约我平安夜去走情侣路。
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变成了我一个人走,但却成为了我之后每次无聊时郁闷时的保留节目。
一个人压马路是无聊的,所以观察路上的行人就是最大的乐趣。跑步的,遛狗的,照相的,拍拖的,吵架的,甚至还见过假装要跳海的。
也有没人的时候,比如台风来临的前夕,那浪可真是大,但同时又让人有着中二的快感。
当然也有一个人绝对无法得到的体验,比如被卖花的小朋友追到海滨公园里的经历。
多年之后,当我听着《夏影》看着观铃和往人走在游戏里那条海边的小路上,就莫名地感觉到亲切。

5.
我好像从来搞不清香洲的边界到底在哪。
从行政区意义上来说,整个市区都隶属于香洲区;但说起香洲——或者说老香洲——一般意义上指的似乎还是香洲总站,翠香路,以及凤凰北到市政府这一路。
当年的一中,一小,香洲百货也都在这一路上,记得朝阳市场那里还有一株特别老的榕树,大概算是最早的城市中心吧。
千禧年前夕的老香洲比较衰败,比起老旧的香洲百货大家购物的第一选择变成了百货广场和免税。这段时期对于老香洲的最深刻的记忆,除了每天骑车与公交竞速之外,大概就是闻到想吐的湛香快餐店叉烧饭的味道、坏了一直没人修的丹田百货外的钟、以及从怡华到湾仔沙一片的电脑城。
直到后来JUSCO的出现。
吉之岛,或者JUSCO,实际上只是二楼超市的名字。
尽管整个广场的名字实际是叫扬名广场,而里面的超市也早就更名为永旺,但我还是习惯用前者来代指那片地方。

6.
对于拱北最早的印象,似乎只有银都酒店高大上和蜂蝶来饼店的点心很好吃。
然后就一下子跳到了回归后的口岸地下广场。
“可怕的地方。”,我想。
在陪着不算很熟的女生逛了一下午后,我几乎完全迷失了方向感。而当发现 屈臣氏都能逛一个小时后,我觉得我再也不想陪女生逛街了。
一年之后,当我带着她从一层逛到二层,乐此不疲地教唆她试各种我觉得好看的衣服,准确无误地定位我从来没去过的贴纸相的商店。
原来陪女生逛街也可以很有意思的。

7.
对于板樟山另一侧的居民来说,吉大是个不方便的地方,特别是在23路通车以前。没有特殊的事情,我都懒得过去。
所谓特殊的事情,不外乎见人、找人、等人。
有些人做错了站只凭直觉依旧可以找得到。
有的人埋伏在门口依然见不到。
说起来,那间忘了是在免税还是百货还是国贸顶楼的鬼屋,到底什么时候关门的呢。

8.
有老香洲自然就有新香洲,但青竹这块算不算新香洲我也一直不大清楚。
尽管住了十二年之久,但当时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地方。
印象最深的大概也就是初中时每天泡网吧隔三岔五被家长抓回去的日子。
还有高中时每天早上挤跟沙丁鱼罐头一样55路的日子。
搬家后反而怀念起来,虽然主要也是回去看电影。
拿着高中的校园卡,再带一个正牌JK,装DK买学生票好像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9.
新家在电视台的隔壁,倒是不折不扣的新香洲。
还是55路,只是半小时的车程变成了10分钟,所以就有了晚上10点跑过去吃夜宵的习惯。
两个人吃一份蒸饺,有时吃着就会突然情绪崩溃,因为她在旁边陪着我。
当这位知道我所有面孔的同伴离开之后,我好像再也没去吃过夜宵。

10.
如上所说,新家是个很方便的地方,小区在当时也算漂亮。
所以在得知楼下住了个师兄,楼上住了个师妹,在小区还偶尔能碰上高中的语文老师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惊讶。
许多年之后,当我早已失去和这些人的联系时,老妈倒会隔三岔五地提起他们的事情——她好像特别喜欢那位低我一届的学妹。

11.
小城市并没有多少娱乐场所,约会也没有多少选择。
对于学生党来说,M和K大概是最方便且经纪实惠的地方,只是终究还是过于嘈杂。想要找个能安静点说话的地方,大概也只能去咖啡厅。
迪欧上岛麦田SPR,那时好像连星巴克都没有。
简一出现得很及时。
于是一时间大家不管干什么都喜欢跑那里:补习功课的,谈恋爱的,会朋友的,一个人发呆写日记的。
简一的东西算不上很好吃,而且厨房是开放式的,坐在里面总难免闻到油烟。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间店的印象尤其深刻,大概是因为那昏暗狭窄的楼梯,大概是因为那我来不及写下些什么的留言墙。

12.
以前被人问起最喜欢的季节,我的回答总是同一个————这座城市的冬天。
热带地区的冬天当然不会有多冷,当然也不可能下雪。我喜欢冬天的最大理由,无非也是女生们会穿戴上五颜六色的外套,比起只能看到难看校服的夏天,当然还是冬天比较好。
另一个原因就是围巾。
拥有女生手织的饰物总是一件让人自满的事情。而比起手套或者帽子,围巾似乎也没那么复杂,这也成为了我厚着脸皮找相熟女生要手织围巾的借口之一。
尽管我并没有戴围巾的习惯,以至于在去到了南京后才想起我一条都没带过来。
然后就在那年的冬天,我意外地收到了她在高三的忙碌中抽空为我织的第二条围巾。
当我围着围巾回到这座城市,走下大巴,她就在那里等着我。
这是我收到的最后一条手织围巾,大概也是记忆中的最后的一个暖冬。

13.
比起短暂的冬天,夏天长得看不到尽头。
太过漫长,太过日常,以至于只剩下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
跷跷板,凉茶铺,售楼大厦,废弃的凉亭,朱古力火锅,26路车,Ice-cream Day, 《马达加斯加》。
以及似乎总是晴天的情侣南路的尽头。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因为是个死胡同,所以没什么人,也不会有汽车路过。

14.
乱七八糟地写了这么多,不提一下那里好像有点过意不去。
前后认识的人横跨九届之多,即使是老师大概也很难认识连续的那么多届人吧。
有人曾跟我说:“我觉得你以后肯定会娶一个一中的。”
这大概是承载了我关于这座城市最多回忆的地方了。
却也是我逃离、拒绝、告别这座城市的最根本的理由。

15.
在一中待了六年,大概也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六年——起码从旁人看来大概会是如此。
初中作为划分学区前最后一届考上当时还没有高中部的一中的一员,考试也基本在年级前十徘徊,拿过几个不大不小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竞赛奖项,中考连择校什么都没勾。
高中时没那么风光,但也顺利混进了重点班。语文成绩烂得令人发指但语文老师还是挺喜欢我,数学周考每次都提前交卷去打羽毛球踢球也还是能拿130+,高三时在旁人都刻苦复习的时候优哉游哉地一边看金庸和三毛一边发短信给小妹妹们。
虽然没参加什么团体活动——当时好像也还没有社团这种东西来着——但朋友也不少;高考虽然考砸了,不过也还是顺利上了第一志愿。
大概应该算是标准的平淡而充实的中学生活了。
但于我自己而言,并不是特别希望想起的回忆。
逃离似乎也只是顺理成章的一个选择。

16.
她来了,带回了我对这里的所有的归属感和眷恋。
我竟开始后悔逃离这个地方。
她又走了。
我像亡灵一样地在这座城市寻找那些被遗弃的记忆。

17.
另一个她来了,对我说,我这里也有你需要的东西。
我再次回到这个城市,却发现尽管她确实有我需要的东西,但她却并不需要我。
我觉得有点累,突然不想继续在那里待下去了。

18.
大学毕业之后我来到离那座城市不远的地方生活,但两小时的车程似乎比当初两小时的飞机还要远。
也有回过一中几次,在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校运之夜——当时刚刚变成宅宅的我把那当作了学园祭——之后,我发现我在大学毕业之后,也总算从一中毕业了。
简一关了门,我也失去了写日记的习惯。
那座城市从我的记忆中慢慢退场,以至于在告别的时候我心里没有一丝涟漪。

19.
之后也回过来几次,毕竟父母还在这里,“家”也还在这里。
但除此之外似乎所有事情都失去了意义。
街上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也不再是那个随便走也能碰见熟人的小城。
情侣南路的绝角通了车,香洲渔港变成了珠海大剧院,一中也不再是那个跟保安队长打个招呼就能进去随便逛的一中了。

20.
在这边跟父母通电话时,他们总是喜欢把我现在的住处称为宿舍,还会在我说回家的时候指正我。
尽管我在这个地方住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在那个新家的时间了。
当hometown失去了home的感觉,我又是否还能把她称作hometown呢?

21.
一中也换了新的校服。
跟我们曾经穿过的旧校服挺像,除了裤子变成了黑色的,很难看。
回想起高中时看着新来的小朋友们穿着新版校服,觉得一点也不好看。虽然水手服还是很好的。
只是多年之后,比起那套在自己身上穿了六年的“正版”一中校服,我反而更怀念起那套蓝精灵。也许没那么一中,但却更加地珠海。
但也许,我也只是又在怀念起,21这个数字。

==========================================================================

其实是一个月前写的,那段时间疯狂地翻了各种乱七八糟的记录想起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是写完之后总觉得好像太矫情了点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结果也一直没发。

结果后来那段情绪过去了之后就更加不知道从何改起了。

不过想想,不矫情也不是我了,就这样吧。

课了个金把上次写的大二的那篇征友启事给提前了,平成的事情就在平成结束吧。

我有多少年没写过这种东西了

据说今天还是我用WP的九周年纪念来着…不过我怎么记得从Spaces迁移过来是更后来的事情,而且九年前的这会我还在国内,虽然我也不记得当时WP有没有被墙了。

嘛,怎样都好,今天是来贴些更值得吐槽的东西的。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写了个征友启事给大二。其实这个计划差不多两年前就有,只是一直拖拖拖结果拖到了现在,大概也是之前的征友动力不够强——嗯,其实现在也差不多吧…

不过算了,其实也就是随便试一试。说起来征友什么的以前spaces和豆瓣上都写过不少,不过也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过来看一看这样子,像这样投给公众微博号还真是感觉。。。。啊,突然就觉得好囧

===========================================================================

基本资料:

男,取向女。坐标美东DMV区域。身高170cm体重80kg。年龄大于三森小于新田,和真姬同月。基本不怎么加班的咸鱼码农,年薪跟湾区没法比不过也符合彩彩要求。广东珠海人,普通话说得比粤语好。常年排不进二十名的985本科和中国留学生能占一半的公立学校硕士;来美近九年,目前H1B,绿卡排期中不烟不酒。

兴趣爱好:

LL()拉拉人,对纸片人兴趣大于中之人的企划厨,真姬推。家里堆了几十个小人趴趴上百张缪缪CD近千本拉拉同人,去过5thFL——不过都也已经是往事了。这两年是除了CD/BD还会买基本已经不关注也不跑event的咸鱼。

A:曾经一季能同时追二十部新番,但去年一年下来只看了一部摇曳露营。虽然也还是会间歇性补番,口碑特别好的偶尔也会关注一下。不过北美有上映的动画片基本都会去看一看。

C:入宅比较晚所以基本没看漫画的习惯,算得上还在追的大概也就只有天麻了。

G:索任双持偏索,但老实说主机/掌机基本大部分时间都在吃灰,买游戏比玩游戏频,一年能打通的游戏大概一个手能数过来。手游之前玩的稍微多一点,现在也只是sif和白猫每天清清日常活动,算是微课。

 

其他:

小时候喜欢读书,现在倒是不怎么看得进去了。不过倒是喜欢看各种新闻专栏,没事就爱看WaPo/NYT/Atlantic等知名Fake News,政治倾向偏liberal.

喜欢看电影——或者更准确的来说是泡电影院,毕竟大农村没什么朋友的宅宅出门的活动大概也只能是看电影。口味比较杂,什么都看。

不是很喜欢待在家里,但大概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喜欢旅游的人,对大部分旅游景点都没特别的兴趣,比起目的地倒不如说更喜欢在路上的那种感觉。以前喜欢带着趴趴四处跑拍照,不过最近出坑后也就没那么大动力了。

虽然现在是肥宅不过并不排斥运动——只是不喜欢单纯单调的Workout. 如果有人一起打个球什么的大概还是会乐意的。也喜欢走路,不过平时住在城乡交际处实在是没什么地方可走的。

大概算不上技能的属性:

基本单纯靠看动画和玩游戏学来的哑巴日语,阅读能力还凑合,刷推看新闻看本子没太多障碍,动画或者广播也能勉强听听,旅游时勉强能交流的说,写就真的是完全不会了。

很多很多年前被人评价过声音好听,五音大概还算全。

方向感还凑合,认路比认人强。

大部分时候很无口,比起说更喜欢听;不怎么擅长找话题,尤其不喜欢说自己的事情——所以写这玩意对我来说还挺痛苦的。

性格也比较咸鱼,大部分时候没什么脾气,大概跟大部分人也都还能相处。

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很无聊的人,没什么特长优点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更没什么人生理想。写这个大概有一半理由大概也是想寻找新的生活目标吧。

偏好:

眼镜娘

卷毛

拉拉人

珠海一中校友

没什么硬性要求——非要说的话大概只有不抽烟,不过其实只要不在我面前抽就好。距离大概也不是问题,就跟见偶像一样,我觉得会いに行く这个过程还是挺浪漫的。

说实在的一个人久了对结婚什么的已经失去了概念,但也没有特别排斥,虽然我觉得想结婚的大概是看不到这里的。倘若真有对这么奇怪的人感兴趣的话,欢迎私信。

另外虽然是2019了不过还想去纽约圣地巡礼拉拉的欢迎联系我。今年AX运气好抢到了个Premier Badge,也欢迎各位来面基。

===========================================================================

嘛,照片什么的就不贴这里了,也就是存个档留作纪念吧()

当爱已成往事——十二年后

1.
差不多十二年前,在那个辉煌的常规赛和惨痛的季后赛后,我用这么一个标题写过一篇关于你牛的blog。当时有同是牛蜜的朋友在Spaces上这么给我留言,“看似是爱已成往事,怎知不是激情转化成亲情了呢?”。
那时我觉得还蛮有道理,毕竟对你蝠我就差不多是这么一种感觉,在艾马尔同学走了后也没多大改变,至今依旧不咸不淡地关注着。
彼时正在准备出国的事宜。虽然对外口径一直都是因为失恋,不过多少也还是有点你牛的成分在里面,连考GT时的免费成绩里都填了两所德州的学校。毕业后给库班打工蹭免费球看——现在想起来从哪个方面都很可笑,但真的曾经一度成为我留美的一大动力。
十二年后,我和初恋依旧没有见面,当年牛吧的小学妹早就断了联系,曾经的改造火蜜loli计划也半途而废。
在我顺利跑到了大洋彼岸之后,却发现有一半的理由已经不在了。

2.
我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把球员放在队伍之上的人蜜——而且硬要说的话那时我最蜜的其实大概还是软蛋,对渣哈更多的是一种期待正太成长的亲妈心态——直到那场交易的发生。
当你拿着夏天刚签的新合同进入新秀的最后一年,从重要轮换升级成主力首发,赛季平均数据比去年大幅提高,受伤前的战绩是联盟第二的30-13。然后不小心受了个不大不小的伤要歇上一个月,受伤后球队战绩变成5-5,你一心想着赶紧康复为球队做贡献。
然后你被交易了,换回来一个比你大十岁的全明星老将,正在带着队伍在季后赛边缘挣扎。
我不知道渣哈当时是怎么想的,但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背叛。即使是06年或者07年的夏天被交易掉,或许我都不会有这种感受。

3.
从结果来看,你牛确实赌赢了,软蛋如愿以偿拿到了总冠军——尽管11年4月我上DM的时候还有人在讨论那笔交易是不是失败了。
而渣哈高光了一赛季后侥幸挤进了全明星,虽然随后立即随着篮网沉沦,之后变成了各种交易的添头流浪了几年后又回到了你牛。
“双赢”,这大概是你牛球迷在十年之后对交易最普遍的定论了吧。
诚然,如果留在你牛,渣哈大概一辈子没法进全明星,尽管随后几年季后赛或许能稍微好看一点,但也未必就能拿到戒指。
不过比起这些,他大概期望的只是更简单的,留在你牛打球而已。
所以才会在每次成为自由球员时都义无反顾地去跟你牛签约,即使你牛签了口头答应的合同也能不作数,即使你牛时隔多年之后又在赛季中段把他交易走了。
我怒其不争——比起在你牛打不熟悉的位置当所谓的更衣室领袖,不管是去冠军混戒指还是去烂队刷数据争取一份好点的养老合同都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但我也知道,他肯定还是会回你牛。因为我们都是一样放不下过去的人。
其实去年被交易时其实我反而还有些高兴,毕竟掘金当时还在冲击季后赛,之后的两个月大概也是12年之后我看球看得最频繁的两个月。
而当他夏天第三次回到你牛时,我已经有些疲倦了。尽管这赛季他的出场你时间比我预想中多不少,但老实说我并不想看到这样的他。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十五年,很可能也是最后一年了。
比起能把整个赛季打成巡回告别演出的软蛋,比起整个赛季几乎没怎么打球队商店里依旧有球衣卖的JJB,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在乎渣哈是否会退役吧。

4.
虽然这些年来每年你牛客场打奇才的比赛都会去看,偶尔还会跑去费城或者克利夫兰甚至亚特兰大,但客场看起来终究是比较蛋疼——虽然我早就不是你牛蜜去看球也不会准备什么特别的东西,不过在第四节顶着全场DEFENSE的时候替客队鼓掌加油时还是会觉得有些尴尬。
于是就萌生了趁软蛋还没退役看一场你牛主场的想法,也算感受一下被盛赞已久的AAC主场氛围。
相比起今年,去年季末阶段记得有过两次周五周六的b2b主场,只是当时渣哈不在动力不足,而且看着软蛋似乎还没有退休的迹象,于是也终究还是没有成行;今年一二月时也曾有过周五和周日的主场赛程,只是因为拖延症结果后来发现机票和酒店都贵了结果又没去成,当时想着干脆就去看最后一场主场打太阳好了。
只是当一周前我发现主场对太阳的球票价格已经涨到最低山顶都要100多刀,而且机票和酒店也贵的要死,周二的比赛工作上也不太好安排之后,我还是折衷选择了周五打灰熊的这场。因为周五是固定的WFH Day,所以只要周四晚上偷偷飞过来,就可以不耗一天假期了。
尽管机票和酒店并不比一二月时更便宜,但在全联盟都认为软蛋赛季结束会退役的氛围下,我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要说遗憾当然也还是遗憾,但我的人生似乎从来都是由各种遗憾所组成,大概也不差这么一份;更何况对于我这个早就不是牛蜜的叛徒而言,说遗憾似乎也挺可笑的。

5.
达拉斯。
十二年前我大概不会想到来到这座城市竟然是十二年后,更不会想到来到这里时的心情会如此复杂。
其实渣哈回归你牛那么多年,对你牛也早也没了当年的那么多怨念,更多的时候只是不在乎。渣哈不打的时候没兴趣看,渣哈打的不好的时候也不太想看。
只是当亲身来到的时候还是有些感慨,毕竟是曾经那么魂牵梦萦的一个地方。
其实两天下来我对这作城市的感觉挺不错。
但我大概也不会再来了。

6.
旁边的座位又坐了几位中国人。
之前在华盛顿的时候就有感觉,你牛的球迷里中国人真是多啊。
不知道他们上不上HC和贴吧。
不过不管是哪边,现在都不会有认识我的人了吧。
看了下你牛区今天似乎还有什么达拉斯手记的观赛团,依稀记得当年我好像也写过类似的东西,还有抓抓的碎岁月报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还有超虎,还有模拟GM,还有收到的莫名其妙的从没出版过的文章的稿费。
只是现在连历史都找不到了。

7.
比赛过程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好陈述的,毕竟两队加起来我认得的人大概一个手就能数得过来,而且你牛打得实在不算好。
看到了软蛋一赛季一次的扣篮,看到了软蛋进中投,看到了软蛋进三分;渣哈上场时间比预料中还要长,虽然大概也是夺得了东契奇的伤停,浪投七个三分只进了一个底角,有一个高难度的reverse layup结果差一点没进。
好像也足够回本了。
反倒是看着对面顶着光头带着头带的Justin Holiday一个三分接一个的时候,我竟然有种看到当年Jet的错觉。
我大概该去配副眼镜了。

8.
散场后冲着打折跑去球队商店逛了一趟。
记得当年狂热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是你牛的周边——准确来说是引了你牛logo的周边,毕竟大部分都是山寨货,后来也不记得是扔了还是就放在了家里。
唯一买的一件几百块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阿迪套头衫倒是带了过来,虽然一直放在箱子的最里面,如果不是这次专门跑过来,大概我也不会把它翻出来。
上次穿好像还是十多年前,当时在大学没洗衣机只能手洗,所以还有些洗不干净的污迹。这么多年之后,自然更加洗不掉了。
不过大概也不会有再穿的机会了。

9.
走出场馆,看着夜色中正门上41.21.1的巨型标语和软蛋的画像。
突然想到前几天日本公布新年号的事情。
不管是渣哈还是软蛋,你牛还是你缪,大概都会跟着平成年代一起,最终变成历史书上的一页。
啊,说起来,其实你牛这个名字已经早就变成历史了。

===========================================================================
有点不知道写什么好,本来想贴点图,不过HC现在难用的要死。
算了,也无所谓。
毕竟我能弄明白自己的日子,本来就屈指可数啊。

224

请了病假在家收拾东西
傍晚出门去坐飞机
打了个车去DCA,尽管其实这两年来去那里的次数好像并不少,但还是莫名地感觉到陌生
或许是因为13年的时候来过太多次,给了我太多的印象吧

飞机晚点,买的Basic Economy,被分到了中间的座位
还好也就三个小时,忍忍也就过去了
机上旁边座位的白人小哥上了飞机没多久就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加班,我瞄了一眼,却看到三个熟悉的字幕
pwc
不,其实比起这个新logo,我还是更喜欢以前那个用花体写成全称的logo
不,大概比起英文的名字,我印象更加深刻的大概还是财富中心顶楼的普华永道四个大字,照亮着北京每一个不寂静的夜晚
小哥打开了excel,我又想起了你对我说你们的工作并不只是考研excel的熟练度
其实想想,你都离开那里八年了,你在民生待的日子已经远比在那边待的长了
但我还是只要看到跟那个地方相关的人事,就忍不住地想起你

达拉斯
其实去年去Austin时曾短暂地在这里停留过,虽然是另一个机场
当时大概也有点感慨,但也没多在意
其实去年也曾想过去看你牛的比赛,而且那赛季还有周五周六b2b的连续两场,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大概也还是懒——所以没有成行
只是当走出机场的时候,还是莫名的感慨
晚上11点的高速上还有不少车,还能见到呼啸而过的警车
飞机上往下望,也是灯火通明的一个城市
其实想想,在德州这种地方自己租一辆车或许会方便不少
只是这次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大概也预料到不会有心情到各处去玩
我曾是多么地憧憬这个地方啊

来到酒店check in住下
没有room upgrade,嘛,也没什么
其实想想,比起高大上的resort hotel,我说不定还是更喜欢自己开着车去住两三层的小motel
如果不是为了用掉拿resort credit,大概我也不会专门来住这么死贵的地方吧
折腾了一下,刷了下微博
习惯性的点了下收藏,却只有你给大二的那条投稿还在顶上了
你以前发给我的那些句子,那些愿望,都被你锁了起来
中午看到更新说新加了把六个月以前的微博设置成私人可见的功能,我就预料到你肯定会这么干,只是还是没预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我可真是了解你啊
前阵子还想着如果每天翻两个月的微博,到年底前大概是能把你这些年的微博都翻完的
也曾试图把你微博上发的照片都存起来,只是因为太多所以最终也只是存了中间的一点
想想明明你以前那么讨厌拍照,我找你要张照片都要别扭半天,还真是够讽刺的
但这些也都成为了被封闭的历史与过去,就像那些自己可见的豆瓣一样

最近总有种停滞已久的时间重新转动的感觉
2019,大概会是告别的一年吧
毕竟,连日本都要改年号了
不管是鱼还是你,你牛或者你缪
都要会跟着平成年代一起变成时代的回忆了吧